乃知长幼之次,自商、周以来不同如此。
李建州
建安城东二十里,有梨山庙,相传为唐刺史李公祠。
予守郡日,因作祝文曰:“亟回哀眷。”
书吏持白回字犯相公名,请改之,盖以为李回也。
后读《文艺·李频传》,懿宗时,频为建州刺史,以礼法治下。
时朝政乱,盗兴相椎敚,而建赖频以安。
卒官下,州为立庙梨山,岁祠之,乃证其为频。
继往祷而祝之云:俟获感应,则当刻石纪实。
已而得雨,遂为作碑。
偶阅唐末人石文德所著《唐朝新纂》一书,正纪频事,云除建州牧,卒于郡。
曹松有诗悼之曰:“出旌临建水,谢世在公堂。
苦集休藏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恐是浮吟骨,东归就故乡。”
其身后事落拓如此。
《传》又云:“频丧归寿昌,父老相与扶柩葬之。
天下乱,盗发其冢,县人随加封掩。”
则无后可见云。
《稽神录》载一事,亦以为回,徐铉失于不审也。
侍从官
自观文殿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令文所载也。
绍兴三十一年,元颜亮死于广陵,车驾将幸建康,从官列衔上奏,乞同班入对。
时汤岐公以大观文为行宫留守,寄声欲联名,众以名位不同为辞。
岐公曰:“思退亦侍从也。”
然竟不克从。
绍熙二年,吏部郑尚书侨上章乞荐士,诏令在内近臣台谏、在外侍从,各举六人堪充朝士者。
吏部遍牒,但及内任从官与在外待制以上,而前宰相执政皆不预。
安有从官得荐人,而旧弼乃不然,有司之失也。
存亡大计
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
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漏瓮以沃焦釜。
而愚荒之主,暗于事几,且惑于谀佞孱懦者之言,不旋踵而受其祸败,自古非一也。
曹操自将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袭其后,绍辞以子疾不行。
操征乌戎,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后皆为操所灭。
唐兵征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自河北来救,太宗屯虎牢以扼之,建德不得进,其臣凌敬请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关中骇震,则郑围自解。
诸将曰:“凌敬书生,何为知战事,其言岂可用?”
建德乃谢敬。
其妻曹氏,又劝令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郑围何忧不解。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