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殿下,上一人,冠带如王者,气象威猛。
李跪伏,莫敢仰视。
王者命曳起之,慰之曰:“勿惧。
我以曩昔扰子杯酌,欲一见相谢,无他故也。”
李心始安,然终不知其故。
王者又曰:“汝不忆田野酹奠时乎?”
李顿悟,知其为神,顿首曰:“适见嫂氏受此严刑,骨肉之情,实怆于怀。
乞王怜宥!”
王者曰:“此甚悍妒,宜得是罚。
三年前,汝兄妾**而产,彼阴以针刺肠上,俾至今脏腑常痛。
此岂有人理者!”
李固哀之。
乃曰:“便以子故宥之。
当归劝悍妇改行。”
李谢而出,则扉上无人矣。
归视嫂,嫂卧榻上,创血殷席。
时以妾拂意故,方致诟骂。
李遽劝曰:“嫂勿复尔!
今日恶苦,皆平日忌嫉所致。”
嫂怒曰:“小郎若个好男儿;又房中娘子贤似孟姑姑,任郎君东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声。
自当是小郎大乾纲,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
李微哂曰:“嫂勿怒,若言其情,恐欲哭不暇矣。”
曰:“便曾不盗得王母箩中线,又未与玉皇案前吏一眨眼,中怀坦坦,何处可用哭者!”
李小语曰:“针刺人肠,宜何罪?”
嫂勃然色变,问此言之因。
李告之故。
嫂战惕不已,涕泗流离而哀鸣曰:“吾不敢矣!”
啼泪未乾,觉疼顿止,旬日而瘥。
由是力改前辙,遂称贤淑。
后妾再产,肠复堕,针宛然在焉。
拔去之,肠痛乃瘳。
异史氏曰:“或谓天下悍妒如某者,正复不少,恨阴网之漏多也。
余谓:不然。
冥司之罚,未必无甚于钉扉者,但无回信耳。”
土偶
沂水马姓者,娶妻王氏,琴瑟甚笃。
马早逝,王父母欲夺其志,王矢节不他。
姑怜其少,亦劝之,王不听。
母曰:“汝志良佳,然齿太幼,儿又无出。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