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戒骄除傲,泽被后世
刘向在《说苑·敬慎》指出“德行”
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谦的实质即卑已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察觉到自已不足之处,永远保持上进之心。
由古至今,凡是德业皆得大成者,无不注重“戒”
骄除傲,
曾国藩当然也不例外,他对这方面的诠释可谓“用破一生心”
。
如曾国藩在给他四弟的信中,很是精彩地说道: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情
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
则骂会墨不能,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
院。
平心而论,己之所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恃
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
只为不肯反求诸
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
者。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他又写道: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
故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
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如粪土,或
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
制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
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
人所冷笑,方有进步也。
曾国藩的这两段论述直指世中的那些读书人,恐怕他也
早就知道,世间只有儒者和将者的傲气最重,然而他自己偏
既是读书的儒者,又是带兵的将者,所以,戒傲之心,恐怕
是曾国藩穷毕生之意志而力戒的吧。
曾国藩自己是很注意“戒傲”
这一修身之要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