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共十条)
属性:凡治痢之法,其要在虚实寒热,得其要则万无一失,失其要则为害最多,辨论如前,所
当熟察。
前如泄泻门调治诸法,俱宜酌用。
一、生冷初伤,饮食失调,而胃气未损,元气未亏,或为痛、为胀、为暴泻、暴痢等证
,而食滞有未清者,宜抑扶煎、五德丸,或平胃散、胃苓汤、五苓散之类,略祛寒滞,愈之
极易。
一、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
无论大人小儿,凡系脾虚致痢,别无实热等
证者,先宜佐关煎温其脾气,如或稍深而病及肝肾者,即宜胃关煎为最妙之治,勿以新病畏
而弗用也。
或五德丸、四神丸之类,俱可间用。
一、病痢,凡脾肾俱虚而危剧可畏者,只宜以胃关煎为最,温胃饮次之,或相机间用亦
可。
或兼用四维散、九气丹、复阳丹,庶可保全也。
一、痢疾呕恶,兀兀欲吐,或闻食气即见恶心者,此胃气虚寒不能容受而然,必宜温补
安胃,用五君子煎,或六味异功煎、温胃饮、圣术煎之类主之。
呕甚者,宜六味回阳饮之属
主之。
若阴中火虚,气不归原而呕者,宜胃关煎、理阴煎主之。
若胃火上冲而致呕吐者,则
必有烦热胀满等证,乃可用清凉降火等药,宜大厘清饮、益元散之类主之。
一、湿热邪盛,而烦热喜冷,脉实腹满,或下痢纯红鲜血者,宜清流饮、黄芩芍药汤,
或用香连丸,或用河间芍药汤。
热甚者,宜大厘清饮,或茵陈饮。
此等药,若数剂不效,便
当思顾脾肾矣。
一、痢有发热者,似乎属火,宜从凉治。
然实热之证,反未必发热,惟痢伤精血,阴虚
水亏者,则最多为热为躁也。
如或虚中有火,脉见有力者,宜加减一阴煎,或保阴煎主之。
若脉本无力,全属虚火,则不可治火,单宜壮水补阴,如三阴煎及六味、八味等丸。
若阴盛
格阳而为外热者,必宜胃关煎及右归饮之属主之。
一、痢疾初作,气禀尚强,或因纵肆口腹,食饮停滞,凡有实邪胀痛坚满等证,而形气
脉气俱实者,可先去其积,积去其痢自止。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