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位于ZJ省HZ市西湖区,始建于1929年,原名ZJ省立西湖博物馆,是ZJ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
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2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新增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等十个展馆。
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
的独特格局。
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
的独特格局。
博物馆分为孤山馆区、文澜阁、西湖美术馆、武林馆区、黄宾虹纪念室、沙孟海旧居、文保科研基地这七个景区。
博物馆武林馆区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共分为三层,一层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是重要文物展示区。
该展馆以年代发展为主线,逐步展现浙江的历史人文发展,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这第一件展示的镇馆之宝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又称“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
在这个博物馆之中一共有三个鼎鼎有名的镇管之宝,它们分别是;良渚文化玉琮、富春山居图、阿育王塔、北宋彩塑泥菩萨立像。
《良渚文化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此玉琮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
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
。
它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
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
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
而身首两段。
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幅约七百公分的长卷。
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
《阿育王塔》是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
塔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
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塔座的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4尊相间作装饰。
塔身方形,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施宝首、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等佛本生故事,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
《北宋彩塑泥菩萨立像》出土于浙江温州白象塔,佛像通高64厘米,形态毕肖,敷彩描金,精彩绝伦,极具绚烂之美,是彩塑的典范之作,是泥塑中的珍品。
为国家一级文物。
馆中还珍藏有多把唐代古琴,其中这把落霞式“彩凤鸣岐”
七弦琴被认为是镇馆之宝之一。
此琴通长1248cm,额宽163cm,肩宽188cm,尾宽125cm,厚54cm。
“彩凤鸣岐”
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
龙池上方刻有“彩凤鸣岐”
琴名字,下为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
此琴为杨宗稷“半百琴斋”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