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父皇他目光短浅-《大明:我天天逛青楼,老朱人麻了》

第38章 父皇他目光短浅(第3页)

而随着朱樉的这句话,顿时,朱棢、朱棣、门外的老朱和徐茂,全都愣住了....

瞬间,整个房间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朱樉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不由一怔。

扭头看了看面色凝重的朱棢和朱棣,还有朱橚。

“我..我说错了吗?”

“没说错二哥。

你说的太对了!”

朱橚看向朱棢:“三哥,这就是为什么天下银子何其多,但宝钞只是发行了两百万贯就已经开始掉价的原因。”

“银子是天下人都认可的。

但这宝钞。

说白了就是父皇和朝廷拿出来之后,大家因为父皇和朝廷认可才跟着认可的。

一贯宝钞之所以能等于一两银子,是因为父皇和朝廷在背后做了担保。

在我看来,宝钞不是银子。

是父皇用他和朝廷的信誉打的借条。”

“如果父皇和朝廷在百姓拿着一百万贯宝钞去找朝廷换银子的时候,不管这一百万贯宝钞在市场上的价格跌了多少都能照原来的价格换一百万两银子。

那这宝钞的价格就能长期对标银子。

可惜...朝廷只是想用这宝钞解燃眉之急,自己都不愿意做这赔本买卖。”

“本来就是用父皇和朝廷的信誉做抵押发行的宝钞,现在拿着宝钞去找父皇和朝廷,父皇和朝廷又不给换钱。

不光如此,父皇和户部还一直在印宝钞。

你说这日后的宝钞会涨会跌?”

“按照老五你的意思,这宝钞对照的物件其实并非是银子,而是父皇和朝廷的信誉?”

朱棢从朱橚的话中精准抓住了重点。

“父皇和朝廷的信誉打包换成了宝钞,让两百万贯的纸有了等同于两百万两银子的价值。

朝廷要是再发两百万贯,但信誉值得钱依旧只是两百万两,但宝钞数量已经翻倍,所以哪怕宝钞上标着一贯钱,但实际上只值半两银子?”

朱棢恍然大悟。

朱橚点了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父皇和朝廷不会用原价收回宝钞。

所以信誉受损。

不过大明逐渐强大,又会让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加重。

信誉的总价值又会升高。

这一上一下,综合来看,宝钞虽然会不断变便宜,但这个过程并不会很快。

三五年后或许一两银子能换两贯宝钞,而朝廷到时候总共发行的宝钞或许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贯。”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大致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三哥你完全不需要担心。

这宝钞是跌定了!”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