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在如今清远市这片土地上,中宿、阳山、含洭、浈阳四县设立,自此,这片土地有了清晰的行政建制,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独属于自己的印记。
悠悠岁月流转,历经数百年,到了梁天监六年,即公元507年,梁武帝御笔一挥,设立清远郡,“清远”
这个名字宛如一颗璀璨星辰,自此在历史的苍穹中熠熠生辉,流传千年而不衰。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当下。
随着周亦云所率第一团入驻清远,这座古老的城市迎来了新的生机。
曾经因年年战火而略显萧条的市场,在第一团的维护与带动下,逐渐活跃起来。
百姓们在这连年的战火中,早已适应了这个动荡的时代,他们坚韧而顽强,努力在这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
亲爱的吾妹,见字如面。
最近哥哥已经在清远休整,在炮火连天的战场,神经总是紧绷着,可即便如此,你在学校的情况一直让我牵挂。
我知道刚到新学校,一切都很陌生,适应起来肯定不容易。
还记得我当初去新环境的时候,连食堂的路都摸不清,那种无措感我至今都记得。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人陪你一起吃饭、聊天?要是遇到了不好相处的同学,千万别自己一个人憋着委屈,一定要告诉哥哥。
学习上要是有困难,也别害怕。
你向来是个努力的孩子,要是哪门课让你觉得吃力,我们一起想办法。
哥哥当年数学不好,就天天询问先生,最后成绩也慢慢提上来了。
我相信你也可以的,要是钱财不够,尽管说。
周亦云收起信,这时的曾自豪从外面走了进了,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坐在桌上说倒,亦云兄还是你悠闲,最近我忙死了,整个清远散落的敌军太多了,在加上部队扫荡的土匪,俘虏人数是暴涨,这样下去不行,我们现在极其缺政工干部和军官,周亦云回身笑道:"自豪兄,政工这块不归我管,军官哪都缺啊,你是知道的现在黄铺只毕业了2期,3期要明年才能毕业我也是没有办法。
周亦云小心翼翼地将写给妹妹的信收起,刚把信放进抽屉,这时,曾自豪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一脸疲惫,径直走到桌旁,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仰头一饮而尽,随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感慨道:“亦云兄,还是你悠闲呐!
我最近简直忙得脚不沾地。”
周亦云闻言,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哦?怎么个忙法?说来听听。”
曾自豪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整个清远城周边,散落的敌军实在太多了,四处流窜,犹如散沙,却又处处为患。
再加上咱们部队还要清剿那些趁乱打劫的土匪,这几天下来,俘虏的人数那是蹭蹭往上涨。”
他眉头紧皱,神色忧虑地继续说道:“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如今俘虏越来越多,管理起来困难重重,我们现在极其缺政工干部和军官。
没有足够的人手,根本没法妥善安置这些俘虏,也难以维持好地方的治安。”
周亦云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苦笑着说:“自豪兄,这政工方面的事务,我实在是插不上手啊,不归我管呐。
至于军官短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黄埔军校才毕业了2期学员,3期得到明年才能毕业。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