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等消息传开,估计村里很多人都会来爷爷奶奶家。
这样,两位老人就更不会感觉生活单调了........
........
中午吃饭的时候,二叔也赶了回来,在村里听说侄子回来了。
他就知道,家里肯定会弄好吃的,二叔哪里会待在村食堂喝红薯汤。
看着苏建军急匆匆的回家,不少人眼里都是羡慕。
他们知道,这小子是回家吃好的去了。
大家虽然羡慕,但没什么嫉妒的,不说苏阳给村里弄了那么多粮食。
给了村民们活路,就说老爷子的超高辈分,也让众人不敢炸刺。
毕竟在六十年代,农村社会中讲究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
当二叔回到家里,看到侄子带回来的酒后,更是眼睛发亮。
“爹,小阳给你带了四瓶酒,给我一瓶呗!”
二叔腆着脸找老爷子要酒喝,从老爷子救了他后,他就把老爷子当亲爹看待,儿子找亲爹要点酒喝咋了?
“滚!
这是小阳给我买的,最多只给你喝一点儿,还想要一整瓶,咋不上天呢?”
这时,苏阳开口道:“爷爷,我得到了一个轧钢厂正式工的名额。
是去后厨做事儿,你看这个名额怎么处理比较好?”
此话一出,二叔和二婶眼睛一亮,但很快他们都叹了一口气。
因为这份工作不适合他们,二叔需要长期留在村里。
帮着处理一些重活儿,不说别的,就说每天爷爷家的水。
就是二叔跑了很远的路,挑回来的,所以家里必须留个壮劳动力照顾两位老人。
二婶也不行,需要留在家里照顾三个孩子,也不适合进厂。
苏阳也明白这些,对二叔和二婶说道:
“等将来有福、有才长大了,我给他们在城里安排工作!”
闻言,二叔、二婶欣喜不已,他们知道侄子的本事,他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老爷子还在皱眉沉思,这个名额到底给谁。
首先,必须是和他们家比较亲的,还要是一个靠谱点儿的。
最关键的是能听话,能帮助到他的孙子。
老爷子在脑海里筛选合适的人选,很快,一个合适的人选出现在他脑海里。
“小阳,爷爷给你推荐一个合适的人!”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