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锦年迷迷糊糊中,耳边不时传来她们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刘红玉在大姐家住了两天,逐渐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这才回了家。
她去镇上打了个电话,得知马超在她离开后也迅速离开了,所有东西都被他带走,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
这下,刘红玉彻底死了心。
她请老乡帮忙把自己的东西打包寄回来,实在寄不回来的,就分给了老乡。
刘红玉暗暗发誓,再也不会回到那个伤心地。
殷长安他们计划过完正月十五就启程。
刘红玉跟母亲说,她想去北京和大姐一起生活,要是遇到合适的人,再回来结婚。
刘姥娘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弄得有些懵,再三确认后,她兴奋不已,立刻通知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发动大家帮刘红玉留意合适的对象,恨不得马上就把女儿嫁出去。
她还试图阻止刘红玉去北京,说道:“你就别瞎折腾了,老老实实在家相亲。
北京那么远,要是有合适的对象,哪能等你从北京回来?”
刘红芳也在一旁劝道:“你既然想好好过日子,那就得认真相亲。
到了你这个年纪,可千万不能再看错人了!”
殷长安也说道:“北京啥时候都能去,你看咱娘身体又不好。
你现在既然愿意结婚,就先安稳下来,也好让老娘放心。”
在众人的轮番劝说下,刘红玉只好答应留在家里相亲。
出了正月,刘红玉便开始频繁地相亲。
那个时候,离婚的人并不多,和她年纪相仿却还没结婚的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有,也大多自身存在一些问题。
刘姥娘自然不是那种随意把女儿嫁出去的人,她处处都为女儿把关,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可靠的归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挑挑选选,时间来到了五月份。
一天,一个远房亲戚带来了一个人。
亲戚对刘姥娘说:“刘姐,这是俺嫂子儿媳妇的弟弟,叫杨柱,你可能不认识。
他家就在你们村对面,离得很近。
这孩子从小就没了爹娘,全靠他大姐拉扯大。
大姐结婚的时候,他才几岁,俺嫂子心善,就让他大姐带着他一起嫁过去了。”
“在俺嫂子家,他可是个得力的壮劳力,就是没什么家底,一直住在大姐家,所以也没人愿意嫁给他。
他大姐发愁啊,就和俺嫂子商量,想把自家的老房子修一修,让他回来住,看看能不能找个媳妇。”
“那老房子早就塌得不成样子了,不过好在地段不错,就在路边,走几步就到街上。
杨柱这孩子特别能干,会木工,也会瓦工,这些年没少攒钱。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