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缓缓说道,语气温柔,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祝语妺听了,眼眶微微泛红,她强忍着泪水,摇了摇头。
“多谢姑母,可父亲丧期未过,语妺无心这些。”
她声音哽咽,带着浓浓的鼻音,仿佛随时都会哭出来。
“只想着早些扳倒那些对祝家不利的人,以安父亲泉下之灵。”
祝语妺说着,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连她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太后看着祝语妺,轻轻地点了点头。
她挥了挥手,示意殿内的其他人退下。
伶人们如释重负,慌忙收拾好乐器,低着头,快步离开了大殿。
太监、宫女们也纷纷躬身退下,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很快,偌大的宫殿内,只剩下了太后、祝语妺和一位伺候多年的老宫女。
老宫女低眉顺眼地给两人沏了茶,然后静静地站在一旁,仿佛不存在一般。
太后看着祝语妺一身素白的丧服,眼神中闪过一丝怜悯。
“可怜的孩子……”
她轻声叹息道,伸手轻轻地抚摸着祝语妺的头发。
祝语妺静静地看着太后,阳光穿过窗户,映照着太后保养得宜的面容。
那张脸上,带着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雍容华贵,却唯独,少了一丝悲戚。
那是对自己亲弟弟逝去的悲戚。
祝语妺心中微微一沉,太后对于祝安山的死,表现得太过冷静了。
冷静得,不像是一个姐姐对弟弟应有的情感。
太后似乎并没有注意到祝语妺的异样,她伸出手,轻轻地捻了捻祝语妺身上素服的衣角。
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让太后微微蹙起了眉头。
“虽说丧期之内,不能穿那些鲜亮贵重的衣裳,但你也不能丝毫不在意自己的仪容,穿得如此粗糙啊?”
太后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又带着一丝关切。
“你毕竟是皇帝亲封的永安郡主,代表着皇家的颜面,怎能如此……失了体统?”
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翠嬷嬷。”
太后唤了一声。
一直静立一旁的老宫女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老奴在。”
“去,把我宫里那些颜色素净些的好料子,都拿来,让郡主带回去。”
太后吩咐道。
“是。”
翠嬷嬷领命,转身退了下去。
祝语妺看着太后,心中百感交集。
太后这是在变相地提醒她,即使在丧期,也不能失了身份。
“多谢姑母。”
祝语妺低声道谢,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激,也带着一丝复杂。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