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芟(shān)艹也。
从丿从乀,相交。
刈,乂或从刀。”
由割草的动作引申出整治、治理的含义。
《汉书》中就有“保国乂民”
的词句,意思是保卫国家、治理百姓。
由治理的结果往往是达到安定的状态,所以“乂”
又引申出安定的意思。
《史记》:“天下乂安。”
能治理国家、使社会安定的人通常是有才能的人,因此“乂”
还可指代才德出众的人。
《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
,就是说贤才在朝为官。
郑玄注《尚书皋陶谟》郑注曰:“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
在一些文献中,“乂”
还有惩戒的意思,后来此义写作“艾”
。
如《新唐书?裴矩传》中“太宗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
。
我们常说的“自怨自艾(yì)”
也是源自这个“乂”
。
这里的乂,指的是才德出众的人。
“密”
,形声字,始见于金文。
很多人认为甲骨文中的“宓”
就是“密”
的初文。
在甲骨文字形中其上面是表示房屋的“宀”
,下面的“必”
字符有几种不同写法,但都是类似兵器的形状。
字形整体就像房屋中设有长兵器(守卫)的样子,犹如机要室,有重兵把守。
“宓”
字本义是安静的密室,所以“密”
字本义可能与安宁、幽静的环境有关。
《说文解字》:“宓,安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