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分为生何首乌和制熟何首乌,单一味药的作用及一般疗程如下:
生何首乌
作用: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疮痈肿毒,如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肿毒,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截疟,用于疟疾寒热;还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津血亏虚所致者。
疗程:用于解毒、消痈、润肠通便时,一般服用3-7天为一个疗程。
用于截疟时,需根据疟疾发作情况决定,可能需连续服用5-10天甚至更久。
制何首乌
作用:主要功效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可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导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症;还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降低血脂,减轻脂质代谢紊乱。
疗程:用于治疗须发早白、肝肾亏虚等慢性病症时,一般需要连续服用2-3个月为一个疗程;用于调理血脂等方面,可能需要服用1-3个月,具体需根据病情和血脂下降情况调整。
何首乌,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其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在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历代医家对何首乌赞誉有加,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调理,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希望。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何首乌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更多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逐渐被揭示。
以下将从别名、产地分布、形态特征、药用部位、附方功效、使用方法、食疗配伍、禁忌及炮制方法等多个方面对何首乌展开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一、中药别名描述
何首乌拥有众多别名,这些别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它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地精”
之名,源于古人认为它汲取了大地之精华,蕴含着土地的神秘力量,具有神奇的滋补功效;“赤敛”
则是根据其外观特征而命名,其根茎表皮颜色偏赤,且形态内敛;“陈知白”
这一别名背后或许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传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红内消”
突出了它在治疗体内积滞、消散瘀血方面的功效;“马肝石”
形象地描绘了何首乌根茎的形状和颜色,如同马的肝脏;“疮帚”
表明它对治疗疮疡类疾病有显着效果,仿佛是扫除疮疡的扫帚;“山奴”
“山哥”
“山伯”
这些别名则带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体现了它在民间被广泛认知和使用的情况。
二、生长产地分布
何首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以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最为常见。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为何首乌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中,广东德庆、广西靖西等地所产的何首乌品质上乘,闻名遐迩。
在这些适宜的生长环境中,何首乌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积累丰富的有效成分,从而保证了其优良的药用品质。
三、形态与特征
何首乌是蓼科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
它的茎长可达3-4米,细弱且多分枝,表面光滑无毛,颜色多为绿褐色或红褐色。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