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冯梦龙-《《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汤显祖冯梦龙(第3页)

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

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

万历十九年至明末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十五名举人。

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学田九十六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

后来,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

,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

徐闻县

“汤公的关照,吾等一直铭记在心。”

徐闻学子热泪盈眶,“来日吾等定不负汤公教诲,为大明百姓请命,做大明的直臣、良臣!”

-

“办学院?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刘彻提笔在绢布上圈圈点点,“这个科举已经提过好几次了,余姚的王守仁、苏州的唐寅、临川的汤显祖都参加过,应该是一种大范围的人才选拔模式,目前已知有会试、殿试,殿试后称进士,举人……还须再看看,说不定会试之前还有什么考核……”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支撑如此大规模考核的,是什么?

刘彻百思不得其解。

【再之后,汤显祖内迁浙江遂昌知县。

此前,遂昌一直因穷山薄水、虎害猖獗而导致生产落后、赋寡民稀、流民滋生,汤显祖到任后组织村民壮丁,亲自带队上山打虎,他们先后杀虎十七只,彻底消除了虎患。

汤显祖把百姓果腹、安定生产视作头等大事,他劝课农桑,每逢立春时节,都会作为“带头大哥”

亲自扶犁绕春场一周,行耕籍礼;同时备办花酒,与当地百姓“把酒话农桑”

五年间,遂昌生产安定,社会和谐,获“仙县”

之称,汤显祖被誉为“仙令”

他重教兴学,为遂昌修建了历史上的第一座书院和第一个公立图书馆,并拿出了例归知县所有的讼费及相关款项,用于设施的修缮和对清寒学生的补贴。

闲暇之时,他还以县令之身份兼学长之职,与众学子一道讲课问学,并亲手为生员批改文章。

自此,遂昌习礼尚文的传统日益浓厚,士气民风为之大振。

他轻刑宽狱,去钳剭,罢桁杨。

嗯,这里还涉及到两件比较传奇的事——“除夕遣囚”

和“纵囚观灯”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