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辩论赛的半决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开始。
省城大学的辩论队员们站在会场外的小广场上,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最后的心理准备。
赵明已经从医院出院,虽然不能参赛,但坚持作为后勤支持来到现场。
五人围成一圈,手搭在一起,感受着团队的凝聚力和信任感。
"
这两天我躺在病床上,一直在思考我们辩论的主题,"
赵明微笑着说,"
以前,我总是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就和贡献,但这次生病让我意识到,健康、关系、当下的体验,同样重要。
"
"
你终于开始有点存在维度的觉悟了,"
王德打趣道,"
欢迎加入哲学思考的俱乐部。
"
大家都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这一刻,黄胖胖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连接感——不仅是与队友之间的连接,更是与他们共同探索的主题之间的连接。
辩论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竞技,成为他们共同的生命体验和意义探索。
半决赛的对手是华南政法大学,他们以精准的法律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著称。
这次辩题依然是"
当代青年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生活意义"
,省城大学继续作为正方。
在经历了四分之一决赛的临时调整后,省城大学队伍重新优化了分工:林思思作为一辩继续负责立论;孙佳作为二辩,主攻公平与普遍维度;黄胖胖作为三辩,负责关系与连接维度,并协调整体框架;王德作为四辩,深化存在与体验维度,并进行总结陈词。
特别的是,他们还为赵明保留了特殊角色——在自由辩论环节,他将通过书面传递的方式,提供创造与贡献维度的论点和反驳思路。
比赛开始,林思思的立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关切,既有整体框架,又有个人思考。
她特别强调了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青年面临的特殊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全球化、不确定性增加等趋势,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限制和压力,也创造了新的意义追求途径。
我们的论证,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
"
华南政法大学的一辩同样表现出色,从法理学和权利理论角度质疑了"
无限意义"
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从法律和权利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权利必然受到边界的限制,无限扩张的权利主张将导致相互侵犯和冲突。
同样,无限意义的追求也可能导致现实中的紧张和挫折。
"
辩论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高水平的思想碰撞。
华南政法大学的队员善于从法律和制度角度思考问题,强调规则、边界和可操作性;而省城大学的队员则更注重多元视角的整合,强调意义体验的主体性和多样性。
在自由辩论环节,当华南政法大学质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