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向所有人:"
既然两队已经会面,不如参加一场非正式的思想实验?我有一个提议:每个人写下自己的MBTI类型、星座和生辰八字(如果知道的话),然后我们进行一个盲测——看谁能最准确地匹配人与其类型。
"
这个提议引起了两队的兴趣。
谢团队尤其自信,认为他们的模型训练使他们在识别类型模式上有显著优势。
实验在图书馆的一个安静角落进行。
每个人将自己的类型信息写在卡片上,然后混合起来。
通过简短交谈和观察后,每人需要猜测其他人的类型组合。
结果令人惊讶:谢天明在MBTI判断上准确率最高(78),但在星座判断上表现平平;徐菁则在综合判断上表现最佳;而最令人意外的是黄胖胖,他虽然自称对这些类型学持保留态度,却在八字特征判断上有着惊人的准确性。
"
有趣的结果,"
周教授评论道,"
这表明我们确实能够察觉某些模式,无论是通过系统训练还是直觉理解。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察觉模式意味着接受宿命吗?还是恰恰相反,理解模式是超越它的第一步?"
谢天明收起卡片,表情严肃:"
我们的模型并非宣扬消极的宿命论,而是提供一种理解自己概率空间的工具。
知道自己在命运赌桌上的牌面,才能做出更明智的下注。
"
"
但赌局的规则本身可能是开放的,"
黄胖胖反驳道,"
理解模式不只是为了在模式内优化决策,更是为了识别何时和如何可以重写规则。
这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无视约束的幻想自由,而是理解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可能的实践自由。
"
这番话引起了两队的深思。
对话氛围从竞争转向了真正的思想交流。
傍晚时分,参观接近尾声。
谢团队准备离开前,谢天明向黄胖胖递上一张记忆卡:"
这里是我们研究的部分数据集和方法论概述。
不是完整模型,但足够让你们理解我们的approach。
期待辩论赛上的交锋。
"
这个出人意料的分享令黄胖胖惊讶:"
为什么要给我们这些信息?"
谢天明露出一丝罕见的真诚笑容:"
因为真正的学术辩论不在于技巧或隐藏底牌,而在于思想的真实碰撞。
我相信我们的数据模型,但也承认它可能存在盲点。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