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面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镇定,他不卑不亢地拱手说道:“英国公息怒,王宁监军在前,确有其事。
然而王宁久居宫中,对军事一道,所知有限。
此次曹琦立下不世之功,麾下兵马众多,又身处前线,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仅靠王宁监军,恐难周全。”
文彦博还是太年轻了,居然试图用理性说服英国公。
富弼也在一旁帮腔:“英国公,文尚书所言不无道理。
曹琦此次大胜辽军,威名远扬,其军中威望如日中天。
为防万一,多派一位得力监军,实乃为朝廷长治久安着想。”
英国公冷哼一声,目光如炬地看向富弼和文彦博,眼中满是不屑:“派王宁为监军是陛下的旨意,文大人是想说什么?陛下识人不明?还有你富大人,你这话说得轻巧。
将士们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次出征,出生入死,才换来这一场大捷。
你们却在这里无端猜忌,这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
英国公可不管其他,帮亲不帮理,曹琦是他的徒弟,而且自己也是武官,怎么可能同意文彦博继续派文官监军去曹琦军中,真要是让他们做成了,到时候曹琦军中不定被这两个监军搞成什么样子。
文彦博见战火竟然烧到了官家头上,心中一惊,连忙向上方的官家请罪:“臣非有此意,乃是英国公……”
上方的赵祯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大手一挥,神色平静地说道:“无事,之前派王宁作为监军是我的失误,与你无关,起来吧。”
赵祯的心中暗自懊恼,他之前派王宁作为监军,本是想让其给曹琦找点麻烦,最好能在战后上书扳倒曹琦,却从未考虑过王宁是否懂军事,如今被文彦博捅出来,他只能一笑了之,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
欧阳修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英国公,我们并非无端猜忌,而是未雨绸缪。
自古以来,武将权力过大,威胁朝廷的例子数不胜数,五代之乱,不都是因为那些军头不听朝廷号令吗?
我们都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还望英国公体谅。”
英国公转头看向欧阳修,目光如炬,大声说道:“欧阳大人,你饱读诗书,难道不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曹琦自幼在京都长大,他的品行志向,不过是北伐,收复燕云而已,而你们这般做法,实在是小家子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时间,文臣武将各执一词,吵成一团,谁都互不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整个御书房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此时,仁宗赵祯看着殿内争论不休的众人,心中也是烦闷不已,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声音疲惫却又带着几分威严地说道:“都别吵了!
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朝廷着想,只是这监军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祯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他渴望找到一个能让众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韩琦站出来,神色温和地打圆场道:“陛下,臣以为,英国公对曹琦的信任,自是不必多说。
但文尚书等人的担忧,也有道理。
不如这样,再派监军之事暂且搁置,先论功行赏,以安军心。
至于日后如何处理,我们再慢慢商议。”
韩琦的声音平和而沉稳,暂时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仁宗听了,微微点头,觉得韩琦所言甚是有理。
他看向英国公,目光中带着一丝询问:“英国公,韩相公的提议,你觉得如何?”
英国公看到文官们暂时后退一步,心中的怒火也稍稍平息,他拱手说道:“陛下圣裁,既然如此,臣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还望陛下,莫要轻信谗言,寒了将士们的心。”
英国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恳切,他对曹琦的关心溢于言表。
仁宗又看向文彦博等人,目光中带着几分询问:“文尚书,你们可有异议?”
文彦博等人相互对视一眼,无奈之下,只得拱手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随着这句话落下,这场激烈的争论暂时画上了句号,但关于如何平衡武将势力的问题,却如同一颗埋下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引发新的波澜。
喜欢影视世界游荡请大家收藏:(【75wx】)影视世界游荡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