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热闹劲儿还未消散,大街小巷仍弥漫着细盐推广带来的喜悦与繁荣气息。
胡亥站在宫殿的回廊下,冬日暖阳洒在身上,他的思绪却飘向了民间烟火。
这段时间,他微服出巡,在市井街巷中看到百姓们围坐在简易炉灶旁,用简单食材烹饪,虽质朴却充满生活气息。
尤其是看到人们将肉类、蔬菜放在火上烤制,那独特的香气和众人围坐共享美食的场景,让他心中一动,一个新的想法在脑海中逐渐成型——在大秦推广烧烤饮食文化,让这份简单纯粹的快乐惠及更多百姓。
次日早朝,胡亥神情郑重地向大臣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朝堂之上,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议论纷纷。
有大臣面露疑惑,认为烧烤乃市井粗陋吃法,难登大雅之堂,恐与大秦的威严形象不符;也有大臣表示担忧,觉得烧烤需耗费大量柴薪,可能会加重百姓负担,还会对山林资源造成影响。
面对这些质疑,胡亥不慌不忙,一一耐心解答。
他指出,烧烤并非简单的市井吃法,而是一种能拉近百姓关系、丰富饮食文化的方式,且可以通过合理引导,解决柴薪等问题。
在胡亥的坚持和说服下,大臣们最终认可了这一计划,一场推广烧烤的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胡亥首先指示工部,研发专门的烧烤器具。
工部的工匠们接到任务后,日夜赶工。
他们深入研究各种材料的特性,参考传统炉灶和炊具的设计,力求打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烧烤器具。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们设计出了一款陶制烧烤炉。
这款烧烤炉底部设有通风口,能有效控制火候,炉身带有可拆卸的烤架,方便烤制不同食材,而且陶制材料能均匀受热,使食物烤制得更加美味。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还设计了大、中、小三种规格,小型的适合普通家庭日常使用,大型的则可用于集市摊贩或多人聚会。
有了合适的烧烤器具,接下来便是解决食材和调料的问题。
胡亥下令各地官府,鼓励农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尤其是适合烧烤的蔬菜品种,如茄子、韭菜、土豆等,并提供相应的种植技术指导和种子补贴。
对于肉类供应,他扶持民间的畜牧业发展,鼓励养殖户增加牛羊猪等家畜的养殖数量,同时规范肉类市场的交易秩序,确保肉类的质量和供应稳定。
在调料方面,除了已经推广的细盐,还组织人员寻找和研制更多适合烧烤的调料。
御厨们纷纷献言献策,经过反复调配,研制出了一款独特的烧烤调料,融合了孜然、花椒、辣椒、芝麻等多种香料,香气浓郁,味道醇厚。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接受烧烤这种饮食方式,胡亥在咸阳城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活动。
在热闹的集市中心,搭建起了巨大的烧烤展示台,台上摆放着崭新的烧烤炉和琳琅满目的食材。
专业的厨师身着整洁的服饰,现场演示烧烤的制作过程。
他们熟练地将腌制好的肉类和蔬菜放在烤架上,不时翻动,刷上调料,不一会儿,诱人的香气便飘散开来,引得周围百姓纷纷驻足围观。
百姓们好奇地看着厨师的操作,眼中满是期待。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