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不言,殿内鸦雀无声,唯有羊油灯燃烧时“啪嗒”
一声轻响,像是催促着某种决定的到来。
坐在侧位的李催、郭汜对视一眼,嘴角微微勾起。
郭汜率先出声,语气带着几分玩味:“吕将军,你可是洛阳第一猛将,如今虎牢关一役,却传得满城皆知,连市井之人都在议论,某些人撤得比孙坚都快。”
吕布眼神微冷,但他仍然克制着,没有出言反驳。
李催轻笑一声,摇头叹道:“太师对你期望极高,城中多少人都道虎牢关固若金汤,可如今,你自己说,该如何向太师交代?”
董卓终于动了。
他放下手中沉重的青铜酒樽,目光幽幽地看向吕布,语气仍然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压:“奉先啊,你一向骁勇善战,为何败得如此快?”
“是敌军太强?还是……”
他顿了一顿,眯眼望着吕布,缓缓道:“你有别的想法?”
吕布心中微震。
董卓……已开始怀疑他。
吕布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回义父,虎牢关乃天下咽喉,末将倾尽全力抵御,但关东联军兵力悬殊,且西凉军临阵撤退,军心动荡,虎牢关难以久守。
若不及时撤退,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董卓微微眯眼,似乎在揣摩他的每一句话。
“哦?”
董卓语气不冷不热,“照你这么说,李催、郭汜二位将军也是临阵退缩?”
吕布目光微冷,望向李催、郭汜。
李催立刻拱手,做出一副恭敬的模样:“启禀太师,末将虽有退军之策,但绝无临阵逃脱之行。
反倒是……温侯撤军甚急,末将等人亦难以抵挡,才不得不随之撤离。”
郭汜也点头附和:“是啊,温侯撤退之时,方向竟是向南,正是孙坚军驻地。”
他语带试探,眼神藏着冷意:“这一点,末将始终不解……”
吕布目光一寒,握紧拳头。
这二人,居然敢当着董卓的面污蔑他投敌?
张辽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沉声道:“虎牢关三面受敌,温侯突围乃战机所致,何来异心?李、郭二位将军明明于战时自行撤军,导致后方大乱,何故反倒栽赃于我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催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冷哼道:“战时变局,岂是三言两语可论定?但虎牢关一战,城破之时,温侯确实撤退得最快,这一点……可不是我等能编出来的。”
话说至此,殿内气氛陡然压抑。
吕布深知,今日董卓的态度才是关键。
若董卓信了他们的话,吕布的地位将大不如前,甚至,今日之事便是对他的敲打——他已然不是当初那个受尽宠信的“第一猛将”
了。
吕布缓缓抬头,直视董卓,眼神不再畏缩,声音沉稳:“义父若对奉先有所疑虑,奉先愿自缚,以待发落。”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
李催与郭汜对视一眼,眼底浮现一丝得意。
可董卓,却微微一笑。
他眯起眼睛,看着吕布,忽然笑道:“奉先,你多虑了。”
他说着,端起青铜酒樽,饮下一口烈酒,随即放下,语气悠然:“战局有胜有败,本相知你忠心不二,怎会因一场败仗便怪罪于你?”
吕布微微一愣,隐约觉得董卓话中另有深意。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