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微微颔首,接着说道:“除此之外,筹备京师海军学校一事也迫在眉睫。
海军作为我大清海防的关键力量,急需专业人才。
这所学校,要成为培育优秀海军将领的摇篮。”
“陛下高瞻远瞩,只是这筹备工作千头万绪,还望陛下明示方向。”
傅鼐恭敬地请示道。
弘历目光炯炯,条理清晰地说道:“从各地水师中挑选经验丰富、熟悉海战与舰船操作的将领,以及对西洋海军战术有研究的人才。
这些人将成为海军学校的基石,把实战经验与前沿知识传授给学员。”
“臣定会仔细甄别,挑选出最优秀的师资力量。”
傅鼐连忙应道。
弘历继续说道。
“至于学员,从全国水师中选拔年轻、身体素质良好且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士兵。
他们经过基层历练,更能理解海军作战实际需求。
同时,也可在沿海地区招募一些对海洋有了解、头脑灵活的青年,为海军注入新鲜血液。”
“陛下圣明,如此选拔,定能汇聚各方英才。”
傅鼐称赞道。
“筹备工作要抓紧推进,务必在半年内初见成效,一年后正式开学。”
弘历神色坚定,“待海军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我大清海军方能在海疆纵横驰骋,保家卫国。”
“臣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
傅鼐跪地叩首,随后退下。
弘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期许,随着海军学校的建立与海军司的完善,大清海军必定能在未来的海疆舞台上大放异彩,守护国家安宁。
1735年11月初。
虽然叛乱将领被凌迟的风波逐渐平息,却在京城百姓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行刑那日,刑场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刽子手动刑,那些祸乱朝纲的叛将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时,现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久久回荡在京城上空。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华社于各个省府开设的分社热闹非凡,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大清国的每一寸土地。
浙江省杭州府的中华社分点,古色古香的建筑内,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
过去一个月,杭州分社点售出报纸近20万份。
一位穿着长衫的文人雅士,手捧着一份《中华日报》,边读边不住点头,赞叹道。
“这报纸实在是难得的好物!
上头刊载着皇帝圣言,让我等能时刻聆听圣意;取消丁银的政策,更是实实在在地惠及万民;还有张广泗平定苗疆的喜讯,振奋人心;以及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信息,实用至极!”
周围的百姓听了,纷纷围拢过来,眼神中满是认同,对报纸赞不绝口。
广州的中华社分社点则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