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终弟及是合理的。
虽然前提是皇帝没有儿子,但真到了那个时候,朱标的儿子还能活吗?
谁让朱标没有兵权呢。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常茂骂骂咧咧,“还要他盖啥,俺去找玉玺找来,咱们自己盖。”
说着,常茂上前推开朱元璋,自己翻找玉玺去了。
朱元璋瞪大了眼眸,你丫的怎么这个时候犯浑了?
不过比起常茂,更让朱元璋不解的还是李文忠。
“保儿,你又为什么反咱?”
李文忠回答道,“我不想做第二个朱文正。”
“咱是你舅舅啊!
你何至于此!”
朱元璋痛心疾首,没想到自己的外甥兼义子也背叛自己了。
李文忠却摇摇头,“我的舅舅叫朱重八,他死在了二十五岁那年,那年之后,我只有一个上位,叫朱元璋。”
李承乾笑着说道,“父皇,满朝文武,想反你者何其之多?只是他们不敢,帝王御下之道在于恩威并施,拨弄人心,而你只懂得杀!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可是咱没对他们怎么样啊?顶多只是一些小事,但也不至于到了要反咱的地步吧?”
朱元璋不能理解这种事情。
自己目前来说,没有和朝堂上哪位官员有不死不休的仇恨吧?
李承乾叹了口气,这就是思想的禁锢,眼见的局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件你以为的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成为背后捅你的那把最锋利的刀!”
“玉玺是这个吧?”
常茂拿着玉玺过来,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眼睛一亮,赶忙接过一看。
“大明受命之宝?可惜了,不是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算了,将就着用吧。”
李承乾有些嫌弃的道。
当年自己父皇手里是有传国玉玺的,根据这朱标读的史料记忆,这传国玉玺最后也是消失于后唐末帝李从珂之手。
李承乾拿着玉玺走到一旁的桌上,铺开了圣旨,就准备盖上。
“标儿,你真要逼宫谋反吗?你就不怕受人唾弃,背负万古骂名吗?”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