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元璋的迷茫-《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

第13章 朱元璋的迷茫(第1页)

机会?

朱棣整个人都迷茫的站在那里,这个时候说机会?

道衍和尚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朱棣的困惑,当即故作高深的笑了笑,脸颊上却带着些许激动的神色:“王爷,说句不好听的话,换做是您,您此时会如何处理周王、湘王?”

“或者说,如何处理除了周王之外的其他藩王?”

害怕朱棣不能理解他的意思,道衍还特意在“此时”

以及“其他藩王”

这几个关键词上加重了语气,而这样子的语气让朱棣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琼王他对我们这些藩王并不会如何处理?或者说.....他对藩王的态度和朱允炆不同?”

朱棣的眼睛中骤然之间闪烁过些许亮光。

这是一个很容易就能够得出来的结论——毕竟若是换做他朱棣,他顶多是救一救自己的兄弟,比如周王——大概率是等到靖难成功时候才去救,回来之后让周王在京都中过一辈子,然后慢慢削藩。

至于其他的可能会死在这一场劫难中的王爷?

关他朱棣什么事儿。

朱允炆把这些人处理了是好事,把他们处理了,朱棣自己就不用脏了自己的手了。

杀害自己的亲兄弟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君不见当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哪怕是将贞观之治变成了大唐第一盛世,哪怕是成为了七世纪亚洲最强的碳基生物,哪怕是让大唐万国来朝、被蛮夷们尊称为“天可汗”

,也始终洗刷不干净他身上那“囚父杀兄”

的脏污?

哪怕许多人都认为李世民应该进行玄武门之变,不能等死,可依旧是有一批人觉着李世民名声有污,这个事情做的不地道。

而青史昭昭,哪怕是如同太宗皇帝一般,都无法改变史书中记载着的这一事件。

只能功过任由后世评说。

所以,如果对藩王这件事情有什么意见、想要处理掉藩王,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坐着看朱允炆发癫,甚至不需要有什么动作——只需要暂时隐藏起来,不要前往京都、不要出手救那几个藩王。

等到朱允炆把“黑手”

伸向自己的时候,在起兵靖难。

如此一来.....后患没了、讨伐朱允炆的“名义”

也有了,之后靖难不是顺理成章?

哪怕史书上写上几笔,大可以春秋笔法一下嘛。

“可,琼王难道就看不出来藩王的祸患么?”

“若是能看出来,怎么可能不出手解决呢?可若是出手解决,此时这样子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