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破败茅屋里,蓝玉降生在佃农蓝家。
他的童年记忆里,是父亲被蒙古税吏鞭打的闷响,是母亲挖野菜时枯槁的手。
】
【情景再现:少年蓝玉蹲在田埂上,盯着折断的锄头】
【“这世道,拿锄头的永远活不成?”
十岁的蓝玉攥紧生锈的柴刀,眼里燃起野火。
】
----
这一场景,不仅天幕下的老朱等一干大明开国者深有感受,就连那些新科进士也是如此,毕竟大明现在才是洪武十四年,江淮一带的战乱才刚刚结束十几年,全国在很多地区仍然处于战争之中。
而蒙古人的残暴统治,对于很多贫民出身的大明功臣来讲,那几乎就是昨天的事儿......
“我还记得,当年我爹被抢走了全部粮食,为了让我们活下去,上吊自杀了,咱只能带着文正投靠二姐夫家......”
朱元璋伤感地对着李文忠说道。
他永远记得李家父子的恩情,所以在洪武一朝有两个曹国公,排在李文忠前面的还有一个寸功未立的李贞,也就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
“我娘经常后悔说,如果家里还有一口吃的,舅舅你也不用出家为僧.....”
李文忠眼含热泪,再无一点君臣那种恐惧感,因为他知道只有谈及自己的父母之时,这位杀人不眨眼的舅舅才会十足的温情,那怕自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也可以免除。
-----
天幕镜头切换......
【元大都宫殿特效复原,蒙元贵族宴饮笙歌】
【此时的大元帝国,苛政如虎,黄河石人一眼,中原大地已布满干柴。
】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十一岁的蓝玉目睹定远城头变换大王旗——城东张员外被流民吊死在槐树上,城南蒙古千户的首级插上竹竿。
】
......
“爹呀,娘啊,你们在那里啊。
你看一看我吧!
要是你们还活着那有多好,我也不至于......”
面对天幕上的场景,本应该炸了的蓝玉突然放声大哭。
刚才看到天幕之中自己被剥了皮的时候,他真想造一反试试。
然而,看到天幕中的惨景,他动摇了。
作为一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把刀,真正的威力在用自己的那个人手中。
造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