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魁听了这番指导,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
就像上次那样,他有了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非要一口气把所有愤懑、怒火等复杂情绪抒发出来不可。
他全神贯注地伏案写作,以至于连魏俊杰采访归来都不曾注意到。
魏俊杰本想过来打招呼,被王茂生叫住:“这种感觉很难得,等他写完再叙吧。”
少年从午后开始坐在那里,一口气写了十几张稿纸,直到旁边一盏油灯点亮才意识到天已经黑了,抬头看见魏俊杰似笑非笑地站在面前,哗啦站起身来:“哎呀,大少爷什么时候回来的?”
魏俊杰不答话,抢过桌上的稿纸凑到灯前:“让我看看你有什么长进?”
这是句玩笑话,报复刘子魁之前在钱掌柜面前对他的点评,不过真看了几句开头后他的表情就严肃起来了。
这篇《码头力夫石元禄之死》没有仿写的模板,没有套用时下流行的句式成语,通篇都是第一人称讲述自己与码头工人石元禄相识的过程,乍一看就像是寡淡的一篇流水账,可字里行间却饱含着质朴的同情与悲悯。
魏俊杰读完觉得胸闷气堵:“一个老实巴交的码头苦力,没招谁没惹谁,就因为工友讨要几块钱的法币死在乱枪之中了?”
刘子魁拿回稿纸,对结尾还不满意:“码头上死伤了十几人,我只接了石家四口,其他人该怎么生活呢?我救得了一家救不了所有人啊。”
王茂生端着两碗菜几张煎饼走进门来,顺势接了一句:“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跑,把穷苦大众解救出来啊,这不正是我们正抛头颅洒热血干的事情嘛?”
刘子魁连连点头,提笔把这段对话加到文章里去。
趁着吃晚饭的时候,王茂生介绍了目前编辑部的情况。
他们所处的这间会议室已成为白彦地区党政军的宣传堡垒,白天多个报刊杂志的同志都在这里办公,人多嘈杂的环境说话还是要注意一些,尽量以职务或者同志相称。
王茂生一直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团政治部下属宣传部新闻股股长,另一个是《游击报》的主编。
所以他在完成办报任务的同时,也要给其他报刊的办报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平常的采访写作需要魏俊杰和刘子魁多分担一些。
这个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上级部门考虑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决定补充一些文职干部过来,现在正在遴选人员。
他提醒两人注意点,别在新来的同志面前吵架拌嘴影响团结……
刘子魁自动过滤了这一条,转移话题道:“茂生哥,哦不,王主编,我已经归队了,军装和步枪什么时候发给我?”
王茂生哈哈一笑:“咱们私下里还是不要称呼职务了,太别扭啦。
军装的事情你先不要着急,我们办报采访是要天天在外面跑的,哪怕是在根据地,穿着军装大摇大摆地行动也不安全,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平时还是穿便装吧。”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