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尖的两名助手一左一右的下了车,并手脚麻利的放下车厢挡板,解开绳子,拉下篷布。
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家伙,患者们也是自发的行动起来,协助何尖的两名助手,把这个大家伙从车上卸了下来。
一方面是出于好心,另一方面则是叶宣的前两场比试已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患者们自然不希望这么精彩纷呈的比试中断的时间太长。
助手散开长长的连接线圈,将药品检测仪和叶宣的焦虑检测仪连接在一起。
检验药品的方法很简单。
首先,就是患者坐在焦虑检测仪上面接受检测,并且将数据自动的传输到药品检测仪上面。
紧接着,将药品的试样放入药品检测仪的漏斗里面,评判双方的处方到底谁更胜一筹。
总共有三个评判标准,兴奋质量、抑制质量、药效副作用。
兴奋质量,就是检验人的兴奋程度,如果偏高,这个人就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
反之,如果偏低,那这个人就是郁郁寡欢的状态。
抑制质量,则是直接反映一个人是否处于焦虑状态的指标。
如果偏高,这个人就无限接近于焦虑。
相反,如果偏低一点,在焦虑方面倒并不是很严重,最多就是有一点神经衰弱,只要吃点其它的药就能改善或者缓解症状。
因此,这两个指标无论高低,都没有绝对的好坏。
只要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就算是医生没有误诊。
就算是进行医疗评定,评判专家们也一准会给出多种评判意见。
当然,谁的结果更无限靠近正常范围当中的中间位置,谁就算更胜一筹。
但是,有史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根据焦虑医学界以前的配药比试记录,上下误差出现得最小的记录是出现在抑制质量指标上,数据为中线误差+0.7。
而且,这个记录已经保持了好几年了,从来没有人能够打破。
相对于前两个灵活指标,要说硬性指标,可能就要数这个药效副作用了。
这就跟体操类运动和足球篮球类运动完全是一个道理的,前两个是由裁判来打分,只要裁判觉得某位选手还可以,印象分随便给。
后面一个,则是进了多少球就得多少分。
检测开始。
叶宣先让老李安坐在焦虑检测仪上面,并将三条传感器分别连接在老李的头部,胸部和颈部。
嘟!
嘟!
嘟!
随着焦虑检测仪发出的几声机器响,其屏幕上也出现了多条传输条杠,这是将老李的病情传输到药品检测仪上面去的信号。
传输完成过后,叶宣拔掉传感器,焦虑检测仪也算完成了它的任务。
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药品检测仪了。
“让我先来!”
何尖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的处方试样小心翼翼的放入药品检测仪的漏斗里面。
按照焦虑医学界以往的比试规矩,也是挑战者先来展示自己的本领的。
之前黎伟和牛恒的那两场,也是遵循这样的规矩。
紧接着,叶宣也将自己的处方试样放进了漏斗之中。
漏斗的下面有两个框位,刚才何尖的试样占据了一个框位,那么另一个框位,自然就是叶宣的了。
药品检测仪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更方便于考评和比试。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