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①,照水红蕖细细香②。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③。
殷勤昨夜三更雨④,又得浮生一日凉⑤。
【注释】
①翻空:在空中飞翔。
②照水:映照在水面上。
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③杖藜”
句:拄着藜杖慢步行走,太阳也渐渐转向西方。
这里是说借散步消磨时光。
杖,用作动词,拄。
藜,藜茎做成的手杖。
④这句说,天公十分作美,昨夜给人们下了一场透雨。
殷勤,尽心,周到。
⑤浮生:短促而飘忽不定的人生。
【简说】
这首词作于元丰三年至六年(1080~1083)间,时苏轼在黄州。
作品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片写景,由远而近:“林断山明竹隐墙。”
然后镜头顺次移至茅舍的周围:“乱蝉、衰草、小池塘”
。
最后以“翻空白鸟”
与“照水红蕖”
相对,展示出一幅醉人的画面。
上片写景十分突出,远景、近景、动态、静态、视觉、听觉、嗅觉,全都配合得恰到好处,自然而不板滞,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
下片写散步。
江村小景绘好之后,作者便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在这幽闲静谧的环境中,作者沐浴着雨后潮湿、凉爽的空气,心旷神怡,不禁感谢“殷勤昨夜三更雨”
,使人们“又得浮生一日凉”
。
这首词不用典,不雕琢,采用白描的手法;铸词造句,鲜明、准确而又生动;音节和谐、优美,读起来十分顺口。
此外,作者“以诗为词”
的特点,在本篇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①,梦盼盼②,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③,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