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
和赵晋臣赋落花①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③。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④。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释】
①赵晋臣:作者的朋友。
赵宋宗室,寓居江西铅山。
②僝、僽:折磨的意思。
③“向园林”
句:园林中落花满地,有如红色起绉的地毯。
④醇酎:浓酒。
【简说】
辛弃疾这首咏春(赋落花)词,不仅“绝不作妮子态”
,而且别致、新巧、活脱生动,与那些伤春悲愁的诗迥然不同,完全是一副崭新的风貌,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几道),秦郎(秦观)之下。”
上片写昨日春景,着一“如”
字,形象地展现了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景象。
词人笔下的醉人春光,犹如天真伶俐的少女初学绣花,那一枝枝的鲜花,都绣得硕大丰盈,姹紫嫣红。
以少女绣花比喻春光之美,不仅十分贴切,而且形象更为鲜明生动,充满着春的活力。
“甚无情”
以下四句,词人笔锋陡转,出现了****对繁艳的春花的无情摧残。
通过“**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的景物转换,揭示出词人内心的怨恨情绪,而把惜花惜春的心意抒发得婉转缠绵,深切感人。
下片写今日春去难留的秋绪。
过片着一“似”
字,把落红春归比作毫无情意的轻薄荡子。
这与开头用少女绣花来赞美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反向对照。
“记前时”
以下,写去年送春归时的奇妙联想。
如果把一江春水都酿成醇和的美酒,就可以在杨柳袅娜的岸边,等候着“清愁”
,把酒共留春光。
末二句寓情于景,在深沉中荡漾着激情,凝重中蕴含着灵秀。
最早用江水来喻愁的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以春水滔滔奔流,喻愁思的无限。
辛弃疾则反其意,说消愁浓酒多如春水,只要谁有“清愁”
,总是可以消得了的。
对连大诗人杜甫也认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